書法教學課件。
不要錯過“書法教學課件”,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老師會根據(jù)課本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教案課件,我們必須認真編寫每一份教案課件。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課件可以避免遺漏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請注意,本文僅供讀者參考,請勿抄襲!
課前要求:
1、選定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楷書(硬筆書法、毛筆小楷)帖。
2、準備一本書法筆記本,記錄我們所要學習的書法理論知識。
3、遵守課堂紀律,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和課堂筆記。
4、執(zhí)筆:拇指與食指夾住筆桿,其它三個指頭輔助運筆,指實掌虛。
5、坐姿: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課題:臨、摹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臨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臨、摹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重點難點:掌握臨、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繼承才有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學生情緒。(1分鐘)
<二>、講授新課: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是習字過程的必經(jīng)階段。但從學習的目的來說,卻不能以此為止境。在初學的時候,總是越摹越不對,越臨越不像,甚至無意再臨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來個創(chuàng)造吧!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古代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是積累了很多年和無數(shù)人的寫字經(jīng)驗(直接地學習和間接地學習)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謂創(chuàng)造,并不是憑空出現(xiàn),而是在繼承了前人的經(jīng)驗以后,再進一步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只能是由學習中間達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變化筆法,別具形體,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要知道號稱“書圣”的王羲之,也是從艱苦的實踐和體驗中成長起來,不是生來就是大書家的。
一、摹法:
(1)描紅:
小學生初學寫字,要先描“紅?!?。紅模是印好的紅字范本,用墨筆照樣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對于每個字的形體,在心中手上都能有個大概。
(2)摹書:
把油紙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紙,罩在碑、帖上面來摹寫,古人叫作“響拓”。
初學寫字不先摹寫,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紙蒙在上面,筆隨影寫,練習久了,字的結構自然就會寫好,所以“對臨”(是對著碑、帖臨寫的意思)之先,應從摹寫開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臨法:
(1)方格臨寫:
凡是臨寫楷書,要用有方格的紙來臨,這是為把字體大小、筆畫長短排列勻稱,有些依靠。將碑、帖放在對面或旁邊,看一字,臨一字。
(2)去格臨寫:
如臨行、草書,應用無格的紙,就其行筆連接的地方,注意臨寫;所以用無格的紙,是為了免受拘束。(以上兩種方法都算作“對臨”。)
(3)分臨:
就碑、帖中筆畫最清楚無缺損的字選擇一個,把這一個字分拆開來,看它一點一畫的安頓,學它的結構;再看它每一點、一畫的起止轉折,學它的筆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貪多。
(4)空臨:
古人學習書法,隨時隨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筆,坐著無事,畫沙、畫地;睡在床上,畫被、畫腹;甚至書空作勢,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體的筆畫結構的印象,用指畫空臨,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臨:
平時將所臨寫的碑、帖,熟記心中,臨寫的時候,將碑、帖合起來,照它的筆法、結構,背著摹仿,寫完之后,用原碑、帖來對照,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對的地方,隨時重寫更正。凡經(jīng)過更正的字體,印象較深,以后便不易忘記,能收到較大的效果。
三、摹臨法:
同時摹臨:
先用透明不滲墨的紙,將所要臨寫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較薄的紙,罩要摹本上,再對照碑帖臨寫出來。既摹之后,對于結構、筆法已經(jīng)大概明了,再加臨寫,形體和精神,更可以結合起來,這對于學習書法是很有益處的。
從前王羲之說:“始書之時,不可看其形勢,一遍正手腳,二遍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潤,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臨之,為取滑健能,不計其遍數(shù)。”(《筆勢論》)他所說的一遍正手腳,是說寫第一遍的時候,要先把字的手腳端正起來,手腳就是字的筆畫,橫、堅、撇、捺之類,先把它擺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勢,形勢就是每個字的形體,因為第一遍,只能將手腳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體,到了第二遍就應該注意每一個字的整體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腳,第二遍注意到整體結構,現(xiàn)在第三遍就應該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這是專指結構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應該注意筆法的時候,所以說:“加以遒潤”。“遒”是運筆沉著有勁,這是說運筆不論方、圓,筆畫總要挺拔;“潤”是筆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筆太快,墨氣不勻,寫出來的字,干燥枯焦,當然不會秀潤;行筆太慢,筆畫滯肥,墨氣鈍澀,這樣“潤”倒“潤”了,卻以不“遒”,就像一個胖子徒有虛肉,不見筋骨,臃腫無力;行筆應該是不快不慢,從容運行,寫出字來,不肥不瘦,自然會秀潤有勁;最末寫到第幾遍,已經(jīng)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說:“益加抽拔”?!俺榘巍钡囊馑迹褪枪P能提得起來(在新學寫字的時候,筆是塌在紙上,提不起來的。),靈活運筆,縱橫揮毫。如果運筆還是生澀,則并末達到純熟,仍要多寫,不得計較遍數(shù)。以上是指練字的一個階段來講的。寫到某一階段可以達到某種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學習,自然會有成功的一天。俗話說:“字無百日功”,就是說,要經(jīng)久不斷的練習,才會見到功效。
四、讀碑、帖法:
上面所說摹、臨的方法,是學習書法必經(jīng)的階段,決不可少的。而幫助摹、臨,使得進步更快,還有讀碑、帖的一種方法。我們在不臨寫的時候,把碑、帖攤開來對它的一筆一畫,以至字體的結構變化仔細端詳。其次,再研究它的筆法,對它的起筆、住筆和運筆中間的轉折,都一一加以領會。這樣,對于臨碑、帖是有極大幫助的。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臨、摹的方法,知道了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必經(jīng)之路,也就是要繼承傳統(tǒng),只有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要努力學好書法基本功。
布置下堂課學具準備。
(教學參考)書法家刻苦學習的故事
故事之一《智永和尚的“退筆?!薄?/p>
隋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jù)說他曾住在永欣寺樓上,刻苦學書三十年。他身邊備有一個大竹簍,將寫禿的筆扔進竹簍里,整整裝滿了五簍,后來將禿筆取來埋在一起,稱為“退筆?!?。經(jīng)他親手臨寫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別散在江南各寺廟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綉花針”,智永終于成為當
時著名的書法家,每天來求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把他家的門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鐵皮包上,被人稱為“鐵門限”古人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寫照嗎?
故事之二《紅葉作書,鄭虔三絕》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么來練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廟里存放有幾間屋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里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于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贊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
前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鄭虔學書的故事中,不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嗎?
故事之三《窮和尚成了大書法家》
唐代的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奮刻苦的典范。因為貧苦,買不起紙張,他每天取芭蕉葉來寫字,后來把他種的一萬多株芭蕉樹葉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個木盤子,刷上漆,在上面練習寫字,時間長了,筆尖竟把木盤也磨穿了。他寫禿的筆,可能比智永還多,后來將禿筆埋成一座墳,名叫“筆?!?。懷素刻苦學書幾十年,終于自成一家,他的草書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比智永、鄭虔、懷素要好得多,難道不應該趁這大好時光,奮發(fā)自勵嗎?
故事之四《身殘志堅的書法大師》
前面介紹的三位書法家,生活在離我們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F(xiàn)在,我再給大家介紹幾位當代著名書法家的事跡。這幾位書法家都有相同的美德:身殘志堅,老當益壯,生命不息,勤奮不巳,堪為我們年輕一代的表率。他們的名字早已為國內(nèi)外所知曉,那就是:鄧散木、林散之、費新我三位老人。三老之中,鄧老已于一九六三年去逝。費老、林老都已有八十多歲高齡,他們每天仍揮毫作書,豪情溢于筆端。
三位老人從青年時代就熱心藝術,但在他們藝術生命最旺盛的時候,都遭遇很大的不幸:鄧老六十三歲時,左腳因疾病截去,此后右手傷筋不能握筆,胃又切除三分之二。他身帶病殘,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右手握不信住筆就練左手,執(zhí)不了刻刀就用鑿子、錘子,而他這時的作品,不但不減當年,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氣,把他的崇高品德融會在杰作之中,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林老在年近七旬時,全身嚴重燙傷,無名指和小指殘廢。書法家失去手指該是何等不幸!林老堅持用三指握筆作書,終于大成。他那神采飛揚的行早書,是我國書苑的一朵奇葩。
費老原是江蘇畫院的著名畫師,一九五八年,右手不幸患病殘廢,他痛苦萬分,從此改用左手寫字。志之所向,無堅不摧。經(jīng)歷十多個寒暑,費老終于以嶄新的面目,異峰突起,他的佳作馳名國內(nèi)外書壇。
同學們,象鄧老、林老和費老,在他們生命的晚年,致病致殘,卻以頑強不屈的意志,鍥而不舍地追求,取得顯著的成就。我們正當年少,精神充沛,身體健康,不更應該有早努力嗎?當然,對于大多數(shù)同學,并不要求人人都成為書法家,但至少應該把字寫清楚、整潔,要學習歷代書法前輩們的奮斗精神,用在我們的學習與工作中,就一定可以作出成績來!
書法口訣點中周旋運筆鋒,欲右先左橫無平;
欲下先上堅無直,懸針垂露兩分明;
撇勿過彎如勁啄,一波三折捺始成;
鉤挑頓處忽迅出,心手相應百日功。
小學毛筆書法教案
第一課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 1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學會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坐姿和執(zhí)筆方法。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巡視用具擺放位置。
二、用幾分鐘時間講一個書法家學習的小故事,教師出示坐姿掛圖,讓學生觀察。
三、 講授新課。
通過掛圖,老師和同學一起總結出坐姿,先板書課題:第一課:寫字姿勢(其它內(nèi)容待掛圖出示后再補上)。坐姿要求:頭正,身直稍向前傾,兩肩要平,兩臂自然分開,坐正,兩腳放平和肩同寬(請同學們說出與寫硬筆字坐姿的區(qū)別: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師巡視行間,糾正坐姿。老師出示站姿掛圖,和同學們一起總結出要領:頭正、身直(稍前傾)、肩平、臂開、左手伏案、腳放平與肩同寬。老師出示執(zhí)筆掛圖,同時補課題:執(zhí)筆方法。 老師和同學一起總結執(zhí)筆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節(jié)捏住筆管(虎口成圓形或扁圓形)。
(二)勾:中指勾住筆管,緊貼食指。
(三)頂:用無名指末節(jié)的背部(指甲和肉相連部)向外頂住筆管。
(四)靠:小拇指靠著無名指,不接觸筆管。
(五)指要實在地握住筆管,掌心空,掌要豎起來,手腕要平。老師邊演示,邊讓學生練習,邊糾正。學生可能有些緊張,用力過大,老師要提醒。小結:坐姿、執(zhí)筆一塊總結。再練習一下站姿。
四、鞏固練習:完成硬筆部分的作業(yè),要求和字頭像,老師巡視行間,糾正一些毛病。
五、總結:展示作業(yè),給予表揚,號召同學們課下練習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
第二課 米字格和筆畫名稱 2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認識米字格和筆畫名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寫字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米字格和筆畫名稱。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檢查書寫用具擺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執(zhí)筆。
三、講授新課。老師:四四方方一座城,四條公路穿城中,兩條最長,兩條最短,看看四條公路組成一個什么字?黑板上貼有一張方白紙,標出中心,用四張紅紙條,請同學貼出。老師出示掛圖,同時板書:第二課:米字格(后半部分待講到時再添上)。老師和同學一起給米字格起名:1.橫豎中線;2.兩條斜線;3.左上格、坐下格;4.右上格、右下格。老師可采用搶答方式,讓同學說出米字格的各部名稱。老師出示“永”字掛圖,同時補課題。和同學一起按順序說出它的名稱(橫畫和挑畫應適當加輔助虛線,幫助同學認識,如圖)。為了使同學的思路清晰,先在圖上表好數(shù)字: 1. 點2.橫3.豎4.鉤5.挑6.撇7.短撇8.捺老師可采用指哪個筆畫讓同學說哪個筆畫,由慢到快,待同學熟悉后可進行比賽。
四、總結米字格和筆畫名稱,完成硬筆部分的作業(yè),可提出要求:1.臨得像;2.要有起筆和收筆;3.捺要寫得自然。學生書寫時伴以音樂。老師巡視行間,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糾正錯誤,以利總結。
五、總結:展示作業(yè),給予表揚,號召同學課下練習寫字。
第三課 橫的寫法 3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橫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學重、難點:橫的寫法;方起筆、圓收筆的提按。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格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通過謎語引入新課:有個筆畫真叫棒,它自己可成為一個字,請猜猜它是哪個筆畫呀?老師出示橫畫掛圖。出示課題:橫的寫法
三、講授新課。問:橫畫有什么特點?橫畫的特點是:1.兩頭粗中間細;2.起筆方收筆圓;3.有一定的斜度(左低右高)。橫畫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筆右行(邊行邊提筆,邊行邊按筆),提筆向上,右下按,提筆回收。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三課練習冊上的作業(yè),注意坐姿、執(zhí)筆的姿勢。老師行間巡視,糾正同學們書寫時出現(xiàn)的錯誤。(老師糾正同學們書寫的錯誤時,說話聲音要小,不要干擾其他同學,除發(fā)現(xiàn)全班性的問題時才可請全班同學停筆,及時糾正,在學生書寫時,可放一些較合適的樂曲,但音量應控制,不可過大,否則反而影響學生書寫。)
五、總結:表揚好的為主,指出不足。
第四課 豎的寫法 4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豎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豎的寫法,筆畫中的提按。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用幾分鐘講一個書法家刻苦學習的小故事。
三、講授新課。老師出示掛圖;讓學生看圖,說出這節(jié)課老師要講什么,出示課題:第四課豎的寫法。 請學生觀察垂露豎的特點:1.像一根骨頭(學生說出別的也可);
2.在豎中線上;3.兩頭粗,中間細。垂露豎的寫法:先左上,轉筆坐下按,轉筆下行(邊行邊提,邊行邊按,變化細微)頓筆,捉筆左上回鋒。(演示時的全過程讓學生看得真切。)懸針豎的寫法:讓學生總結出懸針豎的寫法。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四課作業(yè),要求學生一描到底,不要像畫畫那樣一點一點的添墨。老師行間巡視,糾正坐姿、執(zhí)筆姿勢及描紅時出現(xiàn)的錯誤。硬筆書寫仍強調(diào)提按。
五、總結:展示作業(yè),給予表揚,指出全班性的問題。
第五課 橫折的`寫法 5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橫折的寫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橫折的寫法,橫畫與豎畫的交接點。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復習橫畫、豎畫的寫法。
三、出示復合電化膠片(先橫,后豎,合起來為橫折,或徒手在黑板上畫出,但要比較規(guī)矩,給學生以美感)。出示課題:第五課橫折的寫法。
四、講授新課。老師盡量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橫折的寫法,看來不成問題,最后,老師整理一下。橫折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筆右行,提筆向上,左下按,轉鋒下行,按筆回收。
五、鞏固練習。讓學生完成第五課作業(yè),提醒學生的坐姿,執(zhí)筆姿勢,并在巡視中,隨時給以糾正;范字“日”“里”的注意事項,可強調(diào)一至兩點,硬筆書寫仍強調(diào)提按,尤其是起筆處。
六、總結:展示作業(yè),進步大的同學仍可展示,指出全班性的問題。
第六課 撇的寫法 6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撇的寫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撇的寫法,中鋒行筆。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導入新課。請同學們猜謎語:長頭發(fā),飄起來。打一筆畫。待同學們說出“撇”后,出示課題:第六課 撇的寫法。
三、將受新課。請學生觀察“撇”的特點,和哪個筆畫有相像的地方:1.它和“懸針豎”有相像的地方,它們都是起筆粗,末端細。2.它和“懸針豎”的角度不同,“撇”是斜的,“懸針豎”是垂直的(學生可能說不出“垂直”兩字,只要說出是“直”的即可)。撇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筆,左斜下行(要中鋒行筆,邊行邊提),提筆出鋒??勺寣W生用手指代筆在書上寫幾遍。讓同學們看范字“左”、“千”,說出筆順,及其在米字格的位置。 硬筆作業(yè)要求:出鋒自然,不要過快。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六課的作業(yè),巡視行間,輕聲地糾正同學們的錯誤,同時放段音樂(聲音不要過大),使同學們在歡快地氣氛中學習。
五、總結:展示作業(yè),給予表揚,指出全班性的問題。號召同學們課下多練習,挑出寫得好的作業(yè)在專欄里展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七課 捺的寫法 7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點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捺的寫法、捺角捺尖的寫法。
教學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格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
二、講書法家刻苦學習的小故事。
三、講授新課
老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這一筆象什么,老師出示課題,第七課捺的寫法請同學觀察“捺”的特點:1、它象一把笤帚; 2、上細,下粗,出尖 3、在斜線上捺的寫法:先左上,轉鋒斜下行,邊行邊按,把筆毛鋪開,到捺角處,慢提平出鋒,(由于此筆劃較難,老師講述要準確,演示要稍慢,讓同學看清楚)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七課作業(yè),范字的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1、園行;
2、筆順;
3、在田格中的位置。以引起同學們的注意。硬筆字要求捺畫出鋒自然。老師巡視行間,給學生示范,糾正書寫是的一些毛病。
五、總結:展示作業(yè),給予表揚,希望同學們課下多練習,老師要了解課下練習的實例,以多種辦法表揚,促進同學們的進步。
一、教材分析:
獨體字是以筆畫為直接單位構成的漢字,它是一個囫圇的整體,結構上不能分開。在書法學習中,通常采用眼中有“尺”法來觀察范字,如;例字四、以、字型結構概括成長方形,以此培養(yǎng)初學者練習水平線和垂直線來觀察范字的筆畫、各部分之間的長短高低、伸縮避讓等關系,也就是給范字作輔助線,以便更有效地掌握范字的結構規(guī)律。
二、學情分析:
只要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讀帖書寫習慣,學會分析比較,慢慢書寫,慢慢總結和體會,在動手的同時學會用腦子去寫字,把字寫漂亮實在不難。今天我們要從獨體字結構的角度來學習字的書寫。讓我們眼中有“尺”法來觀察范字,任何一位書法家的藝術成就都是經(jīng)過長期的精心練習而形成的,也都是從一筆一畫的臨習開始的。把字寫得清楚、美觀、大方是我們現(xiàn)在的目標。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獨體字的概念。
2、掌握獨體字“間距均等,布白勻稱”的結體規(guī)則,體會在中宮格中書寫例字的方法,學會讀帖,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寫好本課幾個例字及其基本筆畫的應用,結構端正、整潔,滲透“欲速則不達”的書寫理念。
四、教學重點:
掌握獨體字“間架結構等,”的結體規(guī)則,學會讀帖,用“尺”的方法來觀察例字的結構特點,大膽規(guī)范書寫例字,學會讀帖,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教學難點:
學會讀帖,并用“尺”的'方法來觀察例字的結構特點,并注意捺畫和橫折的書寫方法,應用例字當中,并正確書寫例字,學會讀帖,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課前準備:黑板準備,幻燈片,實物投影等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欣賞名家歐陽詢作品《九成宮碑》,引入新課、(課件出示)
1)、掌握學習歐體特點;方圓兼施、以方為主、筆力剛勁、法度森嚴。
2)、指導學生復習鞏固,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歐體)
柳公權(柳體)
顏真卿(顏體)
趙孟頫(趙體)
2、講授新課
1)、看媒體,認識了解獨體字的結構特點板書:獨體字
2)、學生齊讀獨體字的概念
3)、指導學生讀帖,并共同分析每個獨體字的特點,拿出“心靈”小本子,讀一讀,寫一寫。
4)、師演示寫法、分析例字寫法
4、師生互動,學生練習
1)、并用“尺”的方法來觀察例字的結構特點,養(yǎng)成良好的讀帖書寫習慣
2)、請個別學生到黑板書寫,
3)、特殊例字“以”結構分析提示,間架結構較松散,中間空隙大。
4)、強調(diào)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注意折畫、捺畫寫法
5)、學習掌控中宮格中寫字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書寫的姿勢,了解鋼筆書寫的特點。
2、了解我國書法發(fā)展的歷史。
3、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特點。
重點:基本筆畫的書寫。
難點:運筆的技法。
教學過程:
一、了解書法的發(fā)展史及字體的分類:
1、介紹我國書法的發(fā)展的歷史。
2、介紹基本書體:顏、柳、趙、歐體,分類出示范本,邊欣賞邊講解。
二、講解書寫的基本知識和要求:
1、書寫姿勢: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師及時指正)
2、了解鋼筆的性能:筆頭富有彈性;選擇出水順暢的鋼筆;及時地清洗鋼筆;選擇易溶解的鋼筆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參合使用。換用墨水時,要清洗干凈;不能將鋼筆摔到地上,以免筆頭折斷。
三、基本筆畫書寫
1、基本筆畫包括:橫、撇、豎、捺、點等。
2、教師邊書寫邊講解。
3、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姿勢正確)
4、運筆的技法:起筆按,后稍提筆,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做到平穩(wěn)、流暢,末尾處回鋒收筆或輕輕提筆,一個筆畫的書寫要求一氣呵成。在運筆中靠指力的輕重達到筆畫粗細變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觀、大氣。
5、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正)
四、作業(yè):完成一張基本筆畫的練習。
板書設計:寫字基本知識、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過導入讓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是書寫的起步,讓學生了解書寫工具及保養(yǎng)的基本常識?;竟P畫書寫是整個字書寫的基礎,必須認真書寫。
課后反思:學生書寫的姿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加強訓練,基本筆畫也要加強訓練。
教學目標 :
1、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增進對漢字的了解。
2、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感受漢字的美。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欣賞等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欣賞漢字書法,感受漢字的美.
課前準備:
分好學習小組,布置學生搜集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藝術的載體,從古至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賞析書法作品。
2、引出課題。
3、引導學生(結合單元導讀及課文提示)提出學習目標。
(1)學習書上的`兩幅作品作出評價,感受漢字的美。
(2)讀讀《贊漢字》一詩中的詞語來贊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3)多種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
(4)結合課文所得,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nèi)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
1、我會欣賞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并對作品作出評價,我感受到了漢字字體的多樣性,認識到書法是一種藝術。
2、我會讀《贊漢字》。
3、我會用《贊漢字》一詩中的詞語來贊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4、我還知道了一些欣賞書法作品的方法。(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二)如何賞析書法作品
1、是賞析書法既要對作品宏觀把握,又要細微的觀察。
2、是由線條點畫組合的漢字結構,體現(xiàn)的意趣和哲理。
3、是布白包括字、行氣、章法。
4、是神采,就是指書法的精神氣質、格調(diào)風韻。
三、創(chuàng)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游歷了欣賞漢字書,說說對漢字書法的新認識。
2、多種方式展示搜集到的優(yōu)秀書法作品。
3、自主創(chuàng)造書法作品(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四、知識拓展延伸
動筆寫一張自己最滿意的書法作品,然后和同學交流。
課前要求:
1、選定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楷書(硬筆書法、毛筆小楷)帖。
2、準備一本書法筆記本,記錄我們所要學習的書法理論知識。
3、遵守課堂紀律,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和課堂筆記。
4、執(zhí)筆:拇指與食指夾住筆桿,其它三個指頭輔助運筆,指實掌虛。
5、坐姿: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課題:臨、摹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臨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臨、摹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重點難點:掌握臨、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繼承才有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學生情緒。(1分鐘)
<二>、講授新課: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是習字過程的必經(jīng)階段。但從學習的目的來說,卻不能以此為止境。在初學的時候,總是越摹越不對,越臨越不像,甚至無意再臨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來個創(chuàng)造吧!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古代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是積累了很多年和無數(shù)人的寫字經(jīng)驗(直接地學習和間接地學習)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謂創(chuàng)造,并不是憑空出現(xiàn),而是在繼承了前人的經(jīng)驗以后,再進一步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只能是由學習中間達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變化筆法,別具形體,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要知道號稱“書圣”的王羲之,也是從艱苦的實踐和體驗中成長起來,不是生來就是大書家的。
一、摹法:
(1)描紅:
小學生初學寫字,要先描“紅?!?。紅模是印好的紅字范本,用墨筆照樣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對于每個字的形體,在心中手上都能有個大概。
(2)摹書:
把油紙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紙,罩在碑、帖上面來摹寫,古人叫作“響拓”。
初學寫字不先摹寫,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紙蒙在上面,筆隨影寫,練習久了,字的結構自然就會寫好,所以“對臨”(是對著碑、帖臨寫的意思)之先,應從摹寫開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臨法:
(1)方格臨寫:
凡是臨寫楷書,要用有方格的紙來臨,這是為把字體大小、筆畫長短排列勻稱,有些依靠。將碑、帖放在對面或旁邊,看一字,臨一字。
(2)去格臨寫:
如臨行、草書,應用無格的紙,就其行筆連接的地方,注意臨寫;所以用無格的紙,是為了免受拘束。(以上兩種方法都算作“對臨”。)
(3)分臨:
就碑、帖中筆畫最清楚無缺損的字選擇一個,把這一個字分拆開來,看它一點一畫的安頓,學它的結構;再看它每一點、一畫的起止轉折,學它的筆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貪多。
(4)空臨:
古人學習書法,隨時隨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筆,坐著無事,畫沙、畫地;睡在床上,畫被、畫腹;甚至書空作勢,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體的筆畫結構的印象,用指畫空臨,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臨:
平時將所臨寫的碑、帖,熟記心中,臨寫的時候,將碑、帖合起來,照它的筆法、結構,背著摹仿,寫完之后,用原碑、帖來對照,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對的地方,隨時重寫更正。凡經(jīng)過更正的字體,印象較深,以后便不易忘記,能收到較大的效果。
三、摹臨法:
同時摹臨:
先用透明不滲墨的紙,將所要臨寫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較薄的紙,罩要摹本上,再對照碑帖臨寫出來。既摹之后,對于結構、筆法已經(jīng)大概明了,再加臨寫,形體和精神,更可以結合起來,這對于學習書法是很有益處的。
從前王羲之說:“始書之時,不可看其形勢,一遍正手腳,二遍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潤,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臨之,為取滑健能,不計其遍數(shù)?!保ā豆P勢論》)他所說的一遍正手腳,是說寫第一遍的時候,要先把字的手腳端正起來,手腳就是字的筆畫,橫、堅、撇、捺之類,先把它擺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勢,形勢就是每個字的形體,因為第一遍,只能將手腳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體,到了第二遍就應該注意每一個字的整體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腳,第二遍注意到整體結構,現(xiàn)在第三遍就應該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這是專指結構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應該注意筆法的時候,所以說:“加以遒潤”?!板佟笔沁\筆沉著有勁,這是說運筆不論方、圓,筆畫總要挺拔;“潤”是筆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筆太快,墨氣不勻,寫出來的字,干燥枯焦,當然不會秀潤;行筆太慢,筆畫滯肥,墨氣鈍澀,這樣“潤”倒“潤”了,卻以不“遒”,就像一個胖子徒有虛肉,不見筋骨,臃腫無力;行筆應該是不快不慢,從容運行,寫出字來,不肥不瘦,自然會秀潤有勁;最末寫到第幾遍,已經(jīng)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說:“益加抽拔”。“抽拔”的意思,就是筆能提得起來(在新學寫字的時候,筆是塌在紙上,提不起來的。),靈活運筆,縱橫揮毫。如果運筆還是生澀,則并末達到純熟,仍要多寫,不得計較遍數(shù)。以上是指練字的一個階段來講的。寫到某一階段可以達到某種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學習,自然會有成功的一天。俗話說:“字無百日功”,就是說,要經(jīng)久不斷的練習,才會見到功效。
四、讀碑、帖法:
上面所說摹、臨的方法,是學習書法必經(jīng)的階段,決不可少的。而幫助摹、臨,使得進步更快,還有讀碑、帖的一種方法。我們在不臨寫的時候,把碑、帖攤開來對它的一筆一畫,以至字體的結構變化仔細端詳。其次,再研究它的筆法,對它的起筆、住筆和運筆中間的轉折,都一一加以領會。這樣,對于臨碑、帖是有極大幫助的。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臨、摹的方法,知道了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必經(jīng)之路,也就是要繼承傳統(tǒng),只有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要努力學好書法基本功。
布置下堂課學具準備。
(教學參考)書法家刻苦學習的故事
故事之一《智永和尚的“退筆?!薄?/p>
隋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jù)說他曾住在永欣寺樓上,刻苦學書三十年。他身邊備有一個大竹簍,將寫禿的筆扔進竹簍里,整整裝滿了五簍,后來將禿筆取來埋在一起,稱為“退筆?!?。經(jīng)他親手臨寫的《千字文》有八百多本,分別散在江南各寺廟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綉花針”,智永終于成為當
時著名的書法家,每天來求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把他家的門限都踏穿了,于是用鐵皮包上,被人稱為“鐵門限”古人說:“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不正是智永和尚的寫照嗎?
故事之二《紅葉作書,鄭虔三絕》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么來練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廟里存放有幾間屋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里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于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贊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
前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從鄭虔學書的故事中,不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嗎?
故事之三《窮和尚成了大書法家》
唐代的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奮刻苦的典范。因為貧苦,買不起紙張,他每天取芭蕉葉來寫字,后來把他種的一萬多株芭蕉樹葉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個木盤子,刷上漆,在上面練習寫字,時間長了,筆尖竟把木盤也磨穿了。他寫禿的筆,可能比智永還多,后來將禿筆埋成一座墳,名叫“筆冢”。懷素刻苦學書幾十年,終于自成一家,他的草書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珍品。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比智永、鄭虔、懷素要好得多,難道不應該趁這大好時光,奮發(fā)自勵嗎?
故事之四《身殘志堅的書法大師》
前面介紹的三位書法家,生活在離我們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時代。現(xiàn)在,我再給大家介紹幾位當代著名書法家的事跡。這幾位書法家都有相同的美德:身殘志堅,老當益壯,生命不息,勤奮不巳,堪為我們年輕一代的表率。他們的名字早已為國內(nèi)外所知曉,那就是:鄧散木、林散之、費新我三位老人。三老之中,鄧老已于一九六三年去逝。費老、林老都已有八十多歲高齡,他們每天仍揮毫作書,豪情溢于筆端。
三位老人從青年時代就熱心藝術,但在他們藝術生命最旺盛的時候,都遭遇很大的不幸:鄧老六十三歲時,左腳因疾病截去,此后右手傷筋不能握筆,胃又切除三分之二。他身帶病殘,以驚人的毅力和意志,右手握不信住筆就練左手,執(zhí)不了刻刀就用鑿子、錘子,而他這時的作品,不但不減當年,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氣,把他的崇高品德融會在杰作之中,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林老在年近七旬時,全身嚴重燙傷,無名指和小指殘廢。書法家失去手指該是何等不幸!林老堅持用三指握筆作書,終于大成。他那神采飛揚的行早書,是我國書苑的一朵奇葩。
費老原是江蘇畫院的著名畫師,一九五八年,右手不幸患病殘廢,他痛苦萬分,從此改用左手寫字。志之所向,無堅不摧。經(jīng)歷十多個寒暑,費老終于以嶄新的面目,異峰突起,他的佳作馳名國內(nèi)外書壇。
同學們,象鄧老、林老和費老,在他們生命的晚年,致病致殘,卻以頑強不屈的意志,鍥而不舍地追求,取得顯著的成就。我們正當年少,精神充沛,身體健康,不更應該有早努力嗎?當然,對于大多數(shù)同學,并不要求人人都成為書法家,但至少應該把字寫清楚、整潔,要學習歷代書法前輩們的奮斗精神,用在我們的學習與工作中,就一定可以作出成績來!
書法口訣點中周旋運筆鋒,欲右先左橫無平;
欲下先上堅無直,懸針垂露兩分明;
撇勿過彎如勁啄,一波三折捺始成;
鉤挑頓處忽迅出,心手相應百日功。
相信《書法教學課件六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書法教學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每位教師都需要撰寫教案和課件,以確保上好課。然而,其中的知識點設計也非常重要。撰寫教案需要反復推敲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在本文中獨家推薦了一些關于教案和課件設計的技巧,相信能對您有所幫助!希望本文能對您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