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
毫無疑問,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筆記有益于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識。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筆記應該怎么寫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教育隨筆:讓孩子快樂過冬》,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育隨筆:讓孩子快樂過冬
季節(jié)的腳步又即將行進到了初冬。每年的這個時候,許多幼兒家長擔心孩子凍著,引起感冒發(fā)燒,從而影響健康發(fā)育。
因此,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再去幼兒園了,直到明年春暖花開。事實上,無論從身體健康發(fā)育的角度,還是心理發(fā)展的層面,家長的此種做法,都是違背科學的愚蠢之舉。
首先,溫度變化與孩子感冒發(fā)燒關系不大,不當穿衣才是罪魁禍首。隨季節(jié)氣候溫度的變化來加減衣服才是明智之舉。從科學的角度看,兒童正處于身體的快速發(fā)育時期,其身體內(nèi)部新陳代謝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許多,維持身體溫度所需的能量釋放也多于成人。因此,按理說兒童應當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學。而事實上,我們的大多數(shù)家長更容易給孩子多穿??茖W實驗證明,正常的兒童和大人一樣,體內(nèi)都有很好的恒溫系統(tǒng)。只要不給他們穿得太多,其恒溫系統(tǒng)都能正常工作。如果穿得太多,從上到下捂得嚴嚴實實,孩子的體內(nèi)的溫度調(diào)節(jié)功能就會失調(diào),這樣更容易引起感冒。建議寧可給孩子少穿衣服,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樣,也不要多穿。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鑒別標準,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時候,他們的手總是涼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熱,你應該將手伸到衣服里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熱乎乎的,而且沒有出汗,那就正好合適。當然,也可以觀察看孩子的臉色。孩子感到冷的時候臉上沒有紅潤。還要記住,在寒冷的天氣里,必須給孩子戴帽子,因為他們的大部分熱量都是從頭部發(fā)散的。做到這些,不管氣候如何變幻風云,家長也不必憂心忡忡。
第二,幼兒園快樂的游戲活動,絕對是有利于幼兒健康發(fā)育之舉。它不僅能增強體質(zhì),而且可以少得病。經(jīng)常讓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鮮空氣,空氣溫度的變化,有利于兒童因適應冷熱變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這在百年前就已成為科學事實了。而長期呆在家里的幼兒,由于一直住在溫暖的房間里,其臉色會顯得很蒼白,沒有血氣,食欲大多不好,得病的幾率其實更高。
第三,0-6歲的孩子,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對其身心發(fā)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孩子正幼兒園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豐富課程活動(刺激),與家庭中單調(diào)乏味的環(huán)境相比,是絕對不能同日而語的。0-6歲是孩子幾乎所有方面發(fā)展最快時期(關鍵期)。尤其在腦中樞神經(jīng)細胞間的聯(lián)系建構方面,只有將兒童置于具有豐富刺激(課程活動與師幼間及兒童間交往)環(huán)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豐富的結構。而結構合理與穩(wěn)定,腦的功能才強大無比;而功能的強大,才能讓孩子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如魚得水,春風得意。僅就語言和人際交往發(fā)面的發(fā)展來看,呆在家里一個冬天(至少要三個月),其損失都幾乎無法用任何事物可以衡量,且是終生不可逆轉的。在家里,成人與孩子間的語言交流,與有教師和同齡孩子的環(huán)境相比,是相當單調(diào)和貧乏的。而0-6歲接受性語言刺激和交流性語言影響,對未來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從交往方面看,家里的環(huán)境僅僅限于成人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而在幼兒園里,老師和兒童間,尤其是同齡兒童之間的交往,對于眾多的獨生子女來講,其分享與合作的品質(zhì)、自我意識的形成、去中心化的完成等等,都對兒童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的、終生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來得越晚,其塑造的可能性越低,自我中心的改造就越困難。此外,針對適齡兒童所設計的任何課程,僅僅呆在家里,其損失是不可能有機會再可以彌補的。
第四,溫室里的花朵,是永遠都無法長成能經(jīng)風雨、傲蒼穹的參天大樹的。邏輯上,沒有磨練,怎能茁壯成長;不能茁壯,怎能經(jīng)風雨見世面。將孩子放在沙漠里都能生存下來,那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功能,往大了說,是讓孩子成才,對社會有用和作出貢獻;往小了說,是要承擔家庭的種姓血脈傳遞,生生不息。無論哪一種功能,我們都希望孩子起碼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以及繼之自我發(fā)展的能力。然而,我們做家長的,如果把孩子固有的本能都養(yǎng)育沒了,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還怎么能夠“齊家”和“治國”?君不見很多家長怕孩子受傷,在孩子該爬時不讓爬,該走不讓走,該跑不讓跑嗎?豈不知這樣一來,孩子大肌肉協(xié)調(diào)能力發(fā)展受阻,走路能夠把自己絆倒,受傷的幾率更高,這不是得不償失,反而害了孩子一輩子嗎?連冬天呼吸一點冷空氣的權力都能被剝奪了,你們還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息到哪里去?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即便為了你的家族興旺,也不應該將你唯一的孩子養(yǎng)成真正的“病秧子”。
這個冬天,鼓勵寶貝們天天堅持上幼兒園吧!讓我們一起迎接馬年的春天!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放假回來,小朋友們一來到教室,興高采烈的,就連晨間活動也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他們的高興樣好像還在假期中,有的小朋友說道高興處還手舞足蹈的。我想:“小朋友們的這個假期肯定過得特別快樂,等晨間活動完了,讓小朋友們說說自己的高興事?!?/p>
第一節(jié)上課的時候,小朋友們比平時也聽話了,坐得端端正正的等著我上課。我說“這一節(jié)課咱們就來說說在假期中的高興事?!边€沒等我把話說完,小朋友們已經(jīng)把手舉得高高的,而且比平時坐得端正。舉手的小朋友明顯比平時多了?!拔液桶职謰寢屓O武湖玩了,還去那里劃船了呢?!笔Y**第一個起來說,邊說邊用手比劃船的大小。“玩得高興嗎?”我問,蔣**說:“很高興?!蹦樕下冻鲂腋5谋砬?。蔣**剛坐下,小朋友們又把手舉了起來,司**起來說:“我?guī)蛬寢寬叩亓?。”小朋友們都向他露出了贊許的表情,還伸出大拇指表揚了司**。成**小朋友起來接著說:“放假的時候我和媽媽去了水簾洞?!薄澳谴龝涯憧吹降乃煻吹臉幼赢嫵鰜砗貌缓冒?!”我接著說。成**點了點頭坐下了。蔣**小朋友起來說:“我在家看小弟弟了,我媽媽給我生了個小弟弟?!蔽疑斐鍪直頁P了蔣**,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朋友們還在興高采烈地說著,我想趁著熱乎勁沒過,讓小朋友把假期里發(fā)生的高興事用畫筆畫出來。這一次,小朋友畫得特別認真,也畫得特別好。
以后要多舉辦這樣的活動,這樣一來,小朋友之間的高興事可以相互分享,即鍛煉了小朋友的語言能力,還鍛煉了小朋友的畫畫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謙讓”是我們在孩子發(fā)生爭搶或其他問題行為時經(jīng)常對他們說的一個詞。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會說這個詞,但卻不會這樣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認為“謙讓”指的是別人讓自己,這說明孩子們并不理解謙讓的意思。
有一天,明明吃點心比別人慢些,等他到建筑區(qū)時,他想用的橋型積木不夠了,他想從別的小朋友那里拿兩塊,可沒人給他。他急得哭起來。聽完他的哭訴后,我請他和建筑區(qū)里的文文商量。受到暗示的凡凡馬上痛痛快快地拿出橋型積木交給明明。為了讓明明把受到幫助的快樂表達出來,也為了讓幫助人的凡凡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我說:“明明,凡凡把積木讓給你,你高興嗎?”明明笑瞇瞇的說:“我高興,謝謝你!李一凡。”我又問:“明明,下次凡凡玩具不夠需要你的幫助時,你會幫助他嗎?”明明會意地說:“我會的?!蔽野衙髅鞯脑捀嬖V了凡凡,凡凡也很高興。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了“謙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將來別人也會用“謙讓”回報自己。
區(qū)域結束后,我編了一個小故事講給全班小朋友聽,告訴小朋友:“以后如果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可以向他們這樣解決?!蓖ㄟ^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減少了“告狀”的現(xiàn)象。
“謙讓”是幼兒容易說但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讓孩子們體驗“謙讓”帶來的快樂、不“謙讓”帶來的不快樂,使他們真正的理解“謙讓”意義,使“謙讓”真正的變成孩子們的主動行為。
冬至,俗稱冬節(jié),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重要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了讓幼兒切身體驗冬至日的氣氛,親身感受吃餃子的樂趣,惠民新村幼兒園大三班開展了冬至包餃子的活動。
12月20日下午,孩子們午睡起床后早已興奮不已,一直期盼著包餃子活動的開始。園內(nèi)食堂已為此次活動的開展準備好了足量的餃子皮、肉餡、托盤、面粉等材料,大三班兩位老師也將這些材料均勻分在了幼兒的桌前,為了讓孩子們直觀了解餃子的包法,兩位老師也請來三位家長來教室教孩子們包水餃。在等待家長到來的過程里,老師向小朋友們介紹了今日包餃子的原因和冬至的一些習俗。下午兩點半,家長準時來到了教室,孩子們熱情歡迎兩位奶奶和阿姨的到來,包餃子活動正式開始了!
三位家長洗完手帶好口罩便熟練的拿起了餃子皮,只見她們在餃子皮邊緣沾了些水,這時孫老師提醒小朋友:“沾水是為了使餃子皮不那么干,等會捏起來的時候餃子不容易開口?!苯酉聛砑议L們又用勺子取一些肉餡放在餃子皮中間,孫老師提問幼兒:“包肉餡的時候,我們需要放很多嗎?”這時文文大聲說:“不能,太多的話就包不起來了?!逼渌∨笥岩哺f不能放太多,孫老師提醒小朋友:“那我們小朋友等會包的時候就要好好注意自己放的量哦?!弊詈蠹议L們將餃子皮對折,大拇指與食指沿著餃子皮邊緣輕輕捏,餃子就這樣包好了!
孩子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自己動手包餃子。家長們和老師、阿姨分別來到每組小朋友的桌前,近距離手把手教孩子們包餃子。在包第一個餃子的進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小插曲:小朋友們沒有掌握好肉餡的量,有的肉餡太多孩子們捏不起來,有的肉餡太少整個餃子都干癟的沒有分量;有的小朋友不清楚如何將餃子包起來,捏的時候捏到了肉餡,這樣肉餡就露了出來,餃子皮開了個大口像孩子們大笑的樣子,有的捏的時候不清楚力道的掌握,餃子邊緣沒有捏在一起。但是這些種種的小缺憾都沒有消退孩子們的熱情,一個兩個三個……餃子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孩子們也慢慢掌握了包餃子的小方法,一個個可愛的餃子排列在托盤里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去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
為了讓家長們共同體驗孩子們的成果,認可孩子們的勞動,兩位老師邀請家長在接孩子之際與幼兒共同品嘗孩子們包的餃子。一個個可愛單純的笑臉,幸福滿足的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吃著自己包的餃子。
時間的腳步匆匆走過,愉快的冬至包餃子活動也接近了尾聲,看著孩子們幸福的臉龐,如冬日里最燦爛的一抹陽光溫暖了家長們和老師的心田。包餃子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成了大三班孩子們成長歷程中精彩的一頁篇章!
春天來了,好多孩子跟著爸媽到野外去踏青,給班里的帶來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們班上的動物角里,這下我們的自然角里可熱鬧了,除了一些種子、花草盆景,娃娃魚。還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讓孩子們仔細的觀察蝌蚪的成長過程。高興了沒幾天,問題就出來了:一是沒有食物可以喂蝌蚪,二是由于雙休日漫長的兩天沒有及時換水,好多蝌蚪都死了,這讓我心理感到很難過,這好事變壞事了。
有一天,阿姨叫小朋友換水,笑笑怕小蝌蚪溜走,使勁的呼喊著我給他幫忙,“林老師,幫幫忙,我不知到怎么給小蝌蚪換水?!薄昂冒桑腋阋黄鸾o小蝌蚪換水吧?!蔽夷昧艘粋€篩子的盆把蝌蚪倒在里面,樣的器皿里換上干凈的水。這是笑笑發(fā)現(xiàn)好多蝌蚪都死了,傷心的說:“它們怎么都死了。”這時好幾個孩子圍過來看,我趁機和他交談:“小蝌蚪在我們這里已經(jīng)住了好幾天了,我們都很喜歡它,可是一點東西都沒給它吃,你們知道他吃什么呀?”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馬上抓住機會說:“對呀,小蝌蚪長大以后本來可以為我們吃掉許多害蟲,可他住在我們這里卻要餓肚子了,多可憐呀。我們怎么辦呢?”笑笑接過我的話說:“還是放走它吧,讓它去吃害蟲?!泵鎸@樣的提議,我說:“對,這些蝌蚪也是有生命的,它們也要找媽媽,關在小小的空間里它們就會死去。下次還是讓它們回到大魚池里,你們同意嗎?”“嗯?!焙⒆觽兌寂d奮起來。在不經(jīng)意中讓孩子們傳遞了讓它們要保護小動物。
很多孩子在遭遇挫折后,通常都會嚎啕大哭,但常常會阻止孩子哭:“不許哭,有什么可哭的!”“停住,不許讓眼淚掉下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聽了專家的講座,讓我感觸很深,我們越是去抑制孩子消極情感的表達,越會使孩子生理、心理活動不平衡,越會使孩子常常過于情緒激動。想想還是讓孩子的消極情感發(fā)泄出來,讓他們在挫折中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
接受孩子的消極情感的前提是,無論這種情感產(chǎn)生的原因是對是錯,我們應允許孩子把消極情感釋放出來,其次要允許敢于讓他們表達消極情感,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消極情感,無疑是最佳的疏通、調(diào)劑情緒的方法,特別是對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更要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而成人應該是傾聽者。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橙橙小朋友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后跟被自行車夾到里。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為此,我對他格外關注。
今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進行律動和體育游戲,恩熙跑過來說;“老師,橙橙來上學了?!蔽铱吹匠瘸?,未加思索地對他說:“橙橙,你腳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園邊上看小朋友做游戲吧。”聽了我的話,剛才還興高采烈的他忽然臉色陰沉了下來,慢吞吞地轉過身子,往花園那邊走去……
橙橙的瞬間變化讓我猛然醒悟;離開集體,他并不快樂!我迅速改變了想法:“橙橙,等一下!老師還要請你幫忙。今天的游戲請你當紅綠燈,好嗎?”我說。橙橙爽快地答應了?!凹t綠燈”是這個游戲運動量最小的一個角色,在游戲的過程中,雖然橙橙站在原地,但他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樂。我決定,次后無論做什么游戲,都要跟橙橙安排一個合適的游戲角色,即使沒有合適的,也要為他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角色。
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在不經(jīng)意剝奪孩子的快樂。如果我今天忽略了橙橙的變化,就不可能了解橙橙的感受,橙橙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集體游戲的快樂。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細致入微地觀察孩子的變化,深刻體會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還他們快樂!
教育隨筆:孩子給予的快樂
我們班有一個叫泰一的孩子,是一個很逗的孩子,就是你再不高興的時候,他總是能讓你開心的笑出來。
一開學時,孩子們一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都有些不適應,有很多孩子每天來的時候都要哭,當然,泰一也不例外,那時候,每天都面對著幾十個哭鬧的孩子,心里真的是挺慌的,到了中午睡覺的時候,又是孩子們哭鬧的高峰了,
這時,大部分的孩子,都哭著鬧著要媽媽,要回家,只有泰一,他說的和別人不一樣,他也是哭著夾雜著很重的地方方言說:“老師啊,老師啊,你過開啊,過來抱抱我睡啊?!碧彀?,哭的時候,還都這么理智,都不忘了提出自己的要求,真是讓我們苦笑不得,頓時,心情也開心了很多。
還有一次,在上課,老師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有沒有人知道貓是怎么走路的。小朋友有很多人都說知道,于是,就說了:“我想請一個小朋友上開學一學,讓大家看一看。小朋友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泰一也很積極的舉起自己的手,對于泰一,上課積極舉手還是少數(shù),于是就請了他,只見他上來后,像平時一樣大搖大擺的走了兩步,,于是就問小朋友:他走的對不對,小貓是不是這樣走路的。小朋友都說不對,說小貓是四條腿走路,是在地上爬的,我就問;泰一你會不會啊?他歪著頭看著我說了一句話:你先走,你學給我看看。我的天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反將老師一軍,厲害厲害。
可是,五一過后,泰一就生病了,到現(xiàn)在都沒有好,一直也沒有來上幼兒園,我們班的老師和小朋友都挺想他的,在此,希望他快點好起來。來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開開心心的做游戲。
教育隨筆:孩子快樂的時光
孩子進餐時經(jīng)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情,如不小心把別人的飯菜碰灑了,咳嗽、打噴嚏噴別人一臉。過去,老師總是趕緊設法解決問題,指出錯誤,教給方法,最后讓孩子互相道歉。這樣做,問題看似解決了,但往往影響孩子進餐的情緒和食欲。我重新思考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將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不在進餐時論是非曲直,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受,用適宜的方式安慰各自的委屈。進餐后,引導孩子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使他們學會理解、善待和寬容。這樣才能保證――讓孩子們在用餐的時候也能享受快樂的時光。
孩子們正在吃午飯,今天小朋友們吃的是基圍蝦,我們一直都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蝦殼,孩子們都剝的挺不錯,干干凈凈。忽然,一個小朋友對我說:“老師,他把蝦殼放在我的碗里了?!蔽乙豢?,可不是嗎,旁邊的小朋友把蝦殼放到了他的碗里,而沒有放到老師準備好的殘渣盤里。我問他為什么這樣呢?這孩子一臉委屈的說:“他剛才也放我碗里了?!蔽蚁?,這時說誰不對都不合適,簡單地說一聲“對不起”也不會起什么作用。那么,怎樣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這類小事,讓孩子學會正確交往、寬容待人呢?我決定先安慰兩個孩子。兩個孩子情緒平靜了,又吃起飯來。我抓住這個機會,餐后組織孩子們討論一下:針對剛才的事情想一想應該怎樣做?讓孩子們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我也抓緊時間做好餐后整理工作,然后加入了孩子們的討論。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能把蝦殼放到別人的碗里,多不衛(wèi)生啊?!毖叛耪f。
“先放蝦殼的不應該要說對不起?!背匠秸f。
“都不能放呀,都要說對不起。”徹徹說。
我說:“小朋友說得真好。你們沒用老師幫忙,自己就幫同伴解決了問題,真了不起!以后,大家遇到這樣的事,都按剛才說的做,學會關心別人、寬容別人,家就能成為好朋友了?!焙⒆觽兟犕晡业脑挾脊钠鹫苼怼?/p>
雖然這是件小事,作為老師勸勸兩個孩子也說得過去,但是我認為,那樣不能讓孩子明白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而通過討論,孩子們既學習了自己解決問題,又初步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善待別人、寬容別人的道理。
教育隨筆:讓孩子受點挫折
現(xiàn)在孩子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也變得越來越懶,什么事都要依賴別人去做,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前幾天我在路上散步,遠遠看見一個小男孩在廣場上學騎自行車。她的父母在后面跟著,車子歪歪扭扭的前進,忽然,車把一扭摔倒了,孩子趴在地上哭了起來。她的父母在遠遠的觀看,并沒有上前幫忙的意思。最后還在看到?jīng)]有人理他,就自己扶起車子繼續(xù)練習。
就這件事來說,我覺得這對夫婦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好的,讓孩子自己面對挫折,自己解決困難。如果摔倒孩子的父母馬上上前把孩子扶起來,孩子就可能不會這么輕易的結束哭鬧,而且,把孩子自己解決困難的機會也剝奪了。幼兒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意識的讓孩子吃點苦,好受點委屈,品嘗一些生活的磨難。這樣能使他們懂得人生道路是坎坷的。生活的富足,并不等于就應放棄對孩子吃苦教育。吃苦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一種積累,更是一種培養(yǎng)。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教育隨筆:讓孩子快樂過冬》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隨筆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放假回來,小朋友們一來到教室,興高采烈的,就連晨間活動也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他們的高興樣好像還在假期中,有的小朋友說道高興處還手舞足蹈的。我想:“小朋友們的這個假期肯定過得特別快樂,等晨間活動完了,讓...
讓孩子體驗“謙讓”的快樂 “謙讓”是我們在孩子發(fā)生爭搶或其他問題行為時經(jīng)常對他們說的一個詞。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會說這個詞,但卻不會這樣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認為“謙讓”指的是別人讓自己,這說明孩子們...
冬至,俗稱冬節(jié),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重要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了讓幼兒切身體驗冬至日的氣氛,親身感受吃餃子的樂趣,惠...
春天來了,好多孩子跟著爸媽到野外去踏青,給班里的帶來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們班上的動物角里,這下我們的自然角里可熱鬧了,除了一些種子、花草盆景,娃娃魚。還有黑溜溜的小蝌蚪,可以讓孩子們仔細的觀察蝌蚪的成...
教育隨筆:把快樂還給孩子 橙橙小朋友昨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后跟被自行車夾到里。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為此,我對他格外關注。 今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進行律動和體育...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