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我的一家說課稿。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沒有經驗的新老師,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每階段教學效果變化記錄下來,而教育筆記是老師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有什么值得推薦的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呢?有請駐留一會,閱讀小編為你整理的雨后趣景讓我有了一種強烈的吶喊,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一夜的大雨,致使地上到處是濕漉漉的,由于水泥地不夠平整,留下了一個一個淺淺的小水塘。清晨入園,水塘的出現(xiàn)讓孩子們有的繞道而行,有的勇往直前,有的……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片景。
“寶貝,當心水塘?!薄昂⒆?,注意不要踩水塘?!奔议L把孩子送到園門口后,在大門外不放心地叮嚀著。被叮嚀過的孩子走路小心翼翼,兩只眼睛始終盯著腳前慢慢移動著步子,有的孩子因為要繞過水塘,而把原本一條短短的路走成了一條彎彎繞繞的、長長的路。有的家長很放心,把孩子送到門口后轉身走了。沒受叮嚀的孩子心情比較放松,他們對待水塘的心態(tài)也是迥然不同??矗@個孩子飛奔而來,完全沒把水塘當一回事,也沒在意被他踩得水花四濺的水沫,更沒在意旁邊的小朋友正在躲他踩起的水花;有些孩子也是很小心地躲著水塘走,走到老師跟前還不忘說一聲:“我的鞋子濕了?!背酥?,還有這樣孩子,看見水塘,沒有繞開,先是輕輕地踩進水塘,感覺沒事,于是稍用力再次原地踩,發(fā)現(xiàn)有水輕濺,臉上露出微笑,還想著嘗試,于是用力一腳踩進水塘,水花向四周濺去。開心之余看見老師在看他,靦腆一笑,跨過水塘離去。
我溫柔召喚一名玩水塘專注的孩子來到我身邊,小心地問他:“剛才你踩水塘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孩子沒有回答,我又問:“那你剛才玩得開心嗎?”孩子點點頭,繼而又搖搖頭,隨后說了一句:“鞋子濕了?!痹镜奈抑皇窍肓私庖幌潞⒆油嫠男那?,想知道他們在玩水時有無發(fā)現(xiàn)什么樂趣。然而,我的問題卻讓孩子提高了警惕,他覺得老師好像在暗示他剛才做錯了什么。孩子的前后表現(xiàn)讓我有點痛心: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變得那么小心翼翼?又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玩耍的童心?成人的不斷提醒,不斷叮嚀,是否真正給予了孩子幫助,給予孩子快樂呢?一個雨后趣景,讓我有了一種強烈的吶喊:還孩子自由的空間,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浩浩是我們班上的一位小男生,長得很可愛,平時不太愛講話。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每到吃飯時,孩子們都能安靜愉快的進餐,可是浩浩小朋友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就是有意無意地擺弄著面前的勺子,而有時也會看著滿滿的一碗飯發(fā)呆。當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吃飯時,他也只是看了看老師不予理采。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是耐心的跟他講道理就是喂著吃。但是,這些話用的次數(shù)多了,時間長了,也就不管用了。而我們更不能天天喂著寶貝吃,所以每到吃飯時,浩浩的進餐就成了一大難題。
針對浩浩的吃飯問題,我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交流,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而在幼兒園我們利用餐前的時間,向孩子們講吃飯的好處及重要性,讓他們初步了解食物吃入肚子中是如何消化的。同時通過教學活動利用圖片、課件、圖書等輔助教學手段,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食物的重要性。進餐時,教師根據(jù)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兒介紹其營養(yǎng)價值,如:多吃青菜臉蛋會變的很漂亮;多吃米飯會比爸爸長得還要高……教師運用夸張的手法教育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與鍛煉,浩浩在吃飯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家長甭提有多高興啦。但我還想說良好的進餐常規(guī)不只是靠在幼兒園中獲得,它還需要家園的配合,家長的配合對于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進餐習慣同樣重要。
晨間鍛煉時,我喜歡與孩子一起玩、一起瘋,并隨時關注孩子的活動情況。如果熟了,就及時提醒孩子們脫衣服,并用干毛巾擦去孩子背上的汗。活動結束,我會督促孩子及時把衣服穿上。因為我想孩子們明白:老師多么愛他們。
午餐時,我忙碌的穿梭在孩子們中間,隨時關注他們的進餐情況,并告訴他們盤中餐的營養(yǎng)。看到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時,我覺得沒有什么事情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我想讓孩子們明白:老師是多么愛他們。
午睡時,我總是不厭其煩的幫這個孩子脫衣服,幫那個孩子掖掖被角,并讓故事伴隨孩子進入甜美的夢想。孩子們熟睡了,我還是不斷地來回巡視,幫助蹬被子及時蓋好,以免著涼。因為我想讓孩子們明白:老師是多么愛他們。
孩子們身體不適時,我更是用心關注,了解他的現(xiàn)狀,并隨時做好準備。當孩子嘔吐或大便在身上時,我又會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幫孩子孩子清理污物,并換上干凈的衣服。因為我想讓孩子們明白:老師是多么愛他們。
游戲時,我與孩子玩做一團,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歡樂。當孩子不小心踩了別人一腳時,我就引導孩子向對方說“對不起”,以表歉意。
借東西時,我要求孩子對同伴說:“請你把這東西借給我,好嗎?”歸還時,我督促孩子對孩子對同伴說:“謝謝!”
離園時,我提醒孩子要與老師、同伴說聲“再見?!?/p>
晚上入睡時,我要求孩子孩子與父母道聲“晚安?!薄?
無數(shù)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日子,如涓涓的溪流,滋潤了我,也滋潤了孩子們。我讓孩子們明白:愛人者才能被人愛,只有愛成為我們的追求,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時,我們生命之花才會更加馥郁芬芳。
已經快五月,日頭進入初夏,可氣溫卻升的像盛夏,近幾天已經接近30度了。有的孩子開始穿短袖襯衫了,幾個怕熱的孩子稍微活動活動就是滿頭大汗,頭發(fā)濕的一縷一縷的。在我挨個檢查衣服時,我發(fā)現(xiàn)小溪卻還穿著冬天的保暖內衣,中間是羽絨馬甲,外穿小夾襖和棉褲,腳上依然是冬天的棉鞋。只見小溪臉頰紅彤彤的,后背已經汗涔涔的了。問他熱不熱,孩子搖搖頭,不知所以。
哎,聽話的孩子啊,爺爺奶奶的“圣旨”就如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孩子們就是掙脫不了。像小溪這樣的孩子幼兒園還不少,祖輩們總以為孩子在幼兒園會凍著會餓著,根本不相信老師對孩子穿著的正確建議,特別是在季節(jié)交替時,要么是給孩子捂得太早,要么是減的太晚。導致孩子活動中不夠靈活,而且容易出汗。有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看管的很到位,剛剛幫忙脫掉的衣服,轉身又給穿上了,捂得滿頭大汗也毫不在意。再去寢室查看孩子們的書包,小溪的包里竟然沒放可以換洗的衣服,真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孩子包里倒鼓鼓的,打開一看還是冬服,根本沒必要換。還好,以前老師們募捐的衣物中有一些薄的合適的,就給小溪幾個孩子換上透透氣。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壯大和人們對經濟的渴望,懷揣夢想的大量農村青壯年涌入城市務工,孩子和老人成為農村主要人群,留守的他們相依為命,祖輩對孫輩的照料雖無微不至,鑒于環(huán)境的逐步改善,祖輩總是害怕辜負子女對自己照顧孩子的殷切期望,于是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有加,很多事情全權包辦,致使孩子失去了許多動手動腦的鍛煉機會,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對祖輩一直以來的教條強化式的馴化形成強烈的依賴性,對自己的事情沒有主見,也沒有主動改變的意識。
記得冬天去看望孩子們睡覺,在幫助有的孩子脫衣服時,他們總是只愿意脫掉大外套,裹著厚厚的內衣睡覺,你要是堅持要他多脫掉馬甲之類的,他就會以“爺爺奶奶叫我穿著睡”為理由拒絕你,即使今天讓他這樣做了,明天沒有你的“明察秋毫”,他依然我行我素。幼兒園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園交流平臺上進行相應宣傳和經驗交流,或是面對面地指導,但這些長輩總是嘴上應著一套,可行動上依舊雷打不動。如果孩子出現(xiàn)小問題或不適,他們的首要反應就是問孩子脫衣服了嗎?只要天氣稍稍變化有降溫,就打電話問老師給孩子加衣服了沒有?
小鴻前幾天皮膚有些過敏,奶奶接回去在家玩了幾天,等他回到幼兒園時,又是以前的一副“霜打的茄子”模樣,蔫蔫地,奶奶走的時候哭兮兮的。第二天起床時,大家麻利的穿衣疊被,落在后面的小鴻手忙腳亂的,一切整理好了,吃早餐時發(fā)現(xiàn)他的褲子竟然反穿著。阿姨讓他換過來,小鴻提著褲腰看來看去,也沒找到正面,阿姨笑他又回到了解放前,不得不再次教他辨認,其實這樣的工作,從小鴻入托第一天開始,阿姨老師就在不停的指導他鍛煉自理能力,常常是在上學和放假之間反反復復。在問過小鴻之后,得知回家的這段時間奶奶急著摘茶葉種玉米,嫌孫子動作太慢耽擱時間,又給他包辦一切了,享受了幾天“幸福”的小鴻,又和大家差了許多拍。放假時,我和孩子奶奶談心,奶奶否認回家的事情,極力表白孩子做了自己的事情。我的擔憂在她看來好像就是杞人憂天,到底是什么蒙蔽了她的雙眼,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性差,做事效率低下,他怎么就是不愿去思考呢?
親愛的爺爺奶奶,您的“懶惰”會讓孩子變得勤快,您的“慢人一步”會讓孩子先人一步,您的“示弱”會讓孩子更堅強,請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記住自己的活動任務,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與呵護,才是您對子女真正的負責任。
教育隨筆:有一種關愛叫詢問
有一天,我和同事孟老師從操場西側的廁所走出來,老遠就看見兩個女生急匆匆又艱難地向廁所這邊奔來。其中一位女生用兩手捂著肚子,好象很痛苦的樣子,另一位女生在一旁陪護她。
“你看那女孩兒有可能是來月經導致的肚子疼?!蔽覍π∶险f,“我們看看去?!?/p>
“能嗎?小學生能這么早來月經嗎?”
“沒什么不可能,現(xiàn)在普遍都營養(yǎng)好,都早熟,提前來也正常?!闭f著說著我們很快來到了那兩位女孩兒的面前。
我關切地問:“是肚子疼吧?”
“恩,哎吆——”那女孩幾乎有點兒呻吟了。
“是不是來事了?”我依然和藹地詢問。
“恩?!?/p>
看來我判斷沒錯。眼下她也許最需要衛(wèi)生紙,先解決首要問題!想到這里,我安慰她說:“別害怕,小女孩兒來事兒肚子疼屬于正常,你有衛(wèi)生紙嗎?沒有的話我那有給你拿來。記住,明天來上學腳底加一付鞋墊,注意保暖。”我說得很快,一口氣說完,因為怕影響她上廁所的速度。
“謝謝老師。我有衛(wèi)生紙,不用了,謝謝!”那女孩兒說這話時一臉的虔誠和感激。
“謝謝你,老師!”那位護送她的女孩兒也向我道謝然后攙扶著她奔廁所去了。
從她們兩位小女孩兒的表情看得出,那一刻,我成了她們兩位的主心骨。
“你看你,真像她媽。你們認識嗎?”小孟老師問我。
“不認識,但對于小學生來講,這對于她們是個很大的難了,她們需要指點,需要幫助,需要力量支持。記得我在小學時,有一次慌亂上廁所,結果沒帶紙,是一位老師送我紙幫的我,我一生都對她充滿了感激……”我陷入了對往昔的回憶中。
“你真好,孫姐!”她情不自禁地上前挎上了我的胳膊,“多做好事,善事是會有好報的,以后很多的幸運也會降到你頭上的!”小孟調皮又認真地表揚了我一通兒。
我微笑著,心想:哪想求什么回報呢,既然讓我碰上我就不能不管,只有這樣,我心才安,回辦公室才能心靜地投入到工作中。
其實,有時關愛一個同學很簡單,你只需給她一個詢問,也許她就溫暖了,幸福了。同時也快樂了自己。難道不是嗎?
軍軍是一個小男孩,白白嫩嫩胖乎乎,平時特別聽話,老師說東從不往西,有時候,我特別希望他在我說東的時候,能往西看一看或者瞧一瞧,這不,今天我們畫大公雞,大家都唰唰的開始畫起來,只有軍軍對著白紙發(fā)呆,擔心他膽小不敢畫,我特地握著他的手和他一起畫了大公雞的身體,并叮囑他“大膽畫,畫錯沒關系?!笨僧斘肄D了一圈回來,軍軍還是保持著原來的姿勢,畫紙上也一筆未動,一些畫好的孩子,都好心的來幫忙,軍軍看著他們幫他畫,沒有表情,也沒有動作,默默的接受著別人的幫助,因為以前都是這樣的,他習慣了被幫助。雖然來幫忙的孩子很有愛心,愿意無私的幫助別人,但這樣的幫助只會讓軍軍越發(fā)依賴別人,失去動手鍛煉的機會。無奈之下,我拉開這群愛心寶貝,告訴她們讓軍軍自己來,不要好心辦了壞事,寶貝們只好依依不舍的放下了軍軍的那張畫紙,悄悄的在旁邊為他加油??窜娷娒媛峨y色,眼淚在眼眶打轉,我知道,一直沒有動過手的他,沒有操作經驗,根本無從下手,因此,我找來范畫,讓軍軍對著范畫進行模仿,楞了好久,軍軍才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微微顫顫的動起筆來,雖然歪歪扭扭,落筆不穩(wěn),顏色也涂得比較浮,但這是孩子自己畫的,遠比別人幫忙畫的要有意義,大家都為軍軍今天的進步鼓起了掌。
平時,我們總是教育孩子:朋友間要互相幫助,同情弱小,要有愛心,但殊不知還有一種相互幫助它是隱形的,給于同伴信心、鼓勵、勇氣、配合……這都是幫助的體現(xiàn),所以,我們可以讓幫助成為一種習慣,但這種幫助應該是理性的,貼心的。
我園開展了“花樣玩球”這一活動,我們挑選了幾名能力強的幼兒,讓他們玩球,并要求他們掌握一定難度的動作,孩子們在練習這些動作時感到有難度、很累,個別孩子練習很短的時間就不想做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每天都堅持讓他們練習。
一天王偉迪的媽媽來到幼兒園跟我說,不要讓王偉迪玩球了,如果再讓她玩球她就不來幼兒園了。聽到這些后,我感到有些不理解,經過我的詢問,原來王偉迪回家跟媽媽說玩球很累,她的媽媽聽到孩子的這番話后,就決定不讓孩子玩球了。這時我想到了:怪不得這幾天,王偉迪經常請假,說是肚子痛,并且做操時也很不用心,做值日也不積極,并跟小朋友說很累。玩球這一活動來培養(yǎng)她的吃苦、受累精神。
我以身示范與孩子們一起活動。開始的時候我在腰上不會轉球,只跟孩子們講述轉球的要領,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高,為了提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就跟孩子們一起轉球,孩子們休息的時候,我繼續(xù)練習,累的我滿頭大汗,衣服濕透了,這時孩子們圍在我身邊,七嘴八舌地說著,看,老師練的多帶勁、我們也練吧,”在她的帶領下,其他小朋友也拿起球轉了起來。這時我對孩子們進行了隨機教育,讓他們知道了:雖然老師的年齡大了,但是不怕累,學會了腰上轉球,他們也要象老師一樣堅持練習。這樣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高了,勁頭大了,使她認識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并表示今后在家中也要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精神。
王偉迪每天都搶著做值日,做操時也很用心了,每項活動都積極參加。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孩子吃苦、受累的精神。
區(qū)角活動剛開始不久,我聽見了哭聲,趕緊走過去看一看,只看見左可心邊哭邊告訴我:"聞悅打了我."我一瞧,聞悅只顧自己在盡情地玩大拖拉車."我走過去對聞悅說:"聞悅,注意點,大家要團結合作玩,不能霸占玩具,更不能搶著玩啊,不能打小朋友."聞悅點了點頭,我哄了哄哭了的左可心,讓她去玩別的了.又過了一會兒,付一沂跑過來哭著說:"聞悅打我.""怎么又是聞悅."顯然我的語氣有點不耐煩了,應為聞悅平時總愛招事."我心里嘀咕著,老毛病又犯了,當我看到他時,他只是低著頭撫摩玩具,象是等待著我的批評.我捫心自問:"我是否應該采用另一種教育方式呢?"于是,我輕輕的叫過聞悅:"聞悅發(fā)生什么事?"他理直氣壯地說:"他們都搶我手里的玩具,我不給他就搶,我要玩的,我就不給."我看了他手里的玩具:"呀,真好看,我也想和你一起玩,好嗎?"他高興的點點頭,我也和他玩也自言自語說:"如果想跟你玩的小朋友都加近來,咱們更開心了"聞悅聽了很快就叫來那幾個小朋友一起玩了起來,聽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為我剛才的教育取得成功感到欣慰,同時,我也意識到:這又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對孩子們說:"玩具好嗎?"孩子們齊聲說:"好玩."聞悅有玩具讓大家玩兒,咱們謝謝他吧."于是,許多幼稚的聲音一起說:"謝謝聞悅....."聞悅低下了頭不好意思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思考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我們每天可能都在處理類似的問題,但每次我都沒有認真想過:"我平時的教育行為是否有問題?是否讓孩子接受?孩子是迫于老師的嚴厲接受的,還是心甘情愿接受呢?"聞悅你注意點啊!"這句常說的話不見批評卻暗含批評,暗中已經將聞悅放在"犯錯誤"的位置上,一時的效應換來的卻是孩子與你的陌生感,這樣的教育不能深入孩子的心中,我們教師最終不能與孩子和諧共處,大力提倡體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確實要思考:"批評不要隨便出口,批評也是一種藝術."
區(qū)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由于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并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fā)現(xiàn)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fā)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于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里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么有意思。終于,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yǎng)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教育筆記《雨后趣景讓我有了一種強烈的吶喊》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筆記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我的一家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